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冯相昭
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个人简介:

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担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与环境经济学、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政策分析等;主持国际机构、国家部委、省市级气候变化领域研究项目30多项;曾参与气候变化国际碳排、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政府评审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等工作。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与实践(一)
    冯相昭 李媛媛 李丽平 杨儒浦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书从阐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意义及着力点出发,全面分析了已有相关研究及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典型城市、工业园区、交通部门、无水印刷行业等为案例开展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果评估。本书认为,应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减污降碳具有较大协同增效潜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与实践研究前言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为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总抓手。基于此,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对现有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同时回顾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在城市和工业园区不同层级以及工业、交通、印刷等具体领域的协同控制案例,较为立体地展示了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与实践。
    关键词: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涵、意义及着力点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协同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因此,如何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重要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必须在深刻把握内涵、充分认识意义和明晰现状基础上,积极务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关键词:
  • 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亟须在明晰现状基础上,加快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体系,对减污和降碳实施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由此,本文对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进行梳理分析。这里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是指同时控制传统污染物排放与温室气体减排或协同开展生态建设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
    关键词:
  •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述评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随着环境管理政策越来越凸显减污降碳协同,相关研究关注度日益增加。减污降碳所讨论的对象逐步由环境领域中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延伸到附带的环境健康收益,以及社会经济收益、国际合作的外溢效应等。本文内容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 典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潜力评价——以渭南市为例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当前,在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面临着国内环境质量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等多重任务的严峻挑战,我国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的绝大多数城市均面临着减污和降碳的双重压力,渭南市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内容以分析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能源供需结构特征为出发点,采用相关分解方法评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识别影响城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运用能源技术模型构建多种情景模拟分析污染物减排、能源结构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对渭南市大气污染物与CO2排放趋势的影响,旨在探讨渭南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潜力,探索碳达峰路径,提出促进渭南市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成都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进展、问题及对策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成都市近几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和开展机动车交通污染物减排等方式大大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用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的方式面临边际效益越来越低的问题,纯粹的大气污染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小。成都市需要找出一条减污降碳之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考虑到成都市在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压力较大,本文内容聚焦成都市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政策。
    关键词:
  • 唐山市协同减排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潜力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唐山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唐山市能源需求不断攀升,以PM2.5为主的复合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臭氧污染正成为新的治理难题,大气环境质量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同时面临着比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基于此,本文内容将通过系统梳理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和低碳发展现状,结合唐山市未来大气环境质量提升目标和碳排放达峰要求,综合运用定量评估方法,分析常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潜力。
    关键词:
  • 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估——以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为案例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我国工业园区始建于1979年,从最初的工业聚集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物流园区等,现已形成各类工业园区共计15000多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国家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以来,碳达峰顶层设计文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对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不同维度进行了工作部署。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作为园区贯彻落实“双碳”工作的重要指向标。本文内容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绿色低碳智慧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为基础,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包头市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稀土高新区”)为案例,为园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指导工具。
    关键词:
  • 工业部门污染物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效应评价——基于重庆市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推进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是以最小化成本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举措。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以高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工业节能和结构减排措施对于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具有显著效果,而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脱硫脱硝措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过截至目前,鲜有学者对工业企业不同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协同控制温室气体进行量化评估和实证分析,绝大多数专家对于末端治理措施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判断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本文结合生态环境部2018年在重庆市组织开展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试点工作,以NOx为例(NOx是影响区域PM2.5和O3复合大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定量评估了NOx去除协同控制CO2的效应,识别了协同控制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重庆市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工业领域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 交通部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即将步入峰值平台期,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问题将日益凸显,开展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研究对于实现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我国交通部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为切入点,开展道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各子部门未来需求预测,并运用能源技术模型(LEAP),通过构建基准情景、污染减排情景、绿色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模拟分析我国交通领域能源需求、污染物及碳排放趋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