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丹
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
个人简介:

江苏邳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江苏师范大学A类人才引进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治理、数字治理和政府治理。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精品工程项目、徐州市社科项目、校“四史”宣传教育重点课题、校优博科研启动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课题2项和其他课题10余项。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理科学进展》、《求实》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6》《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18》《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19》等报告的写作以及《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19》专著的写作。

  • 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
    王丹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化社会”,技术推广既能给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又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如何让技术为乡村赋能”。本书尝试从赋能理论视角,并以一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对乡村技术赋能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探讨乡村技术赋能的条件、要素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路径。技术赋能通过与乡村场景匹配,重塑乡村发展逻辑,成为达致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手段。
  • 《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导论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对江东省东沿市文博县淘元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乡村技术赋能过程研究的研究背景、既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思路和价值进行介绍。首先简述“乡村技术赋能”概念的提出背景和现实环境,讨论了促发乡村技术赋能话语的社会语境。其次对国内外有关乡村技术赋能的研究进行整理述评,并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指向是研究乡村领域中的技术赋能。再次说明本研究将使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法,以“总-分-总”三部分共七章的结构依次讨论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从乡村技术赋能的条件、要素和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乡村技术赋能的过程和机制;对乡村技术赋能进行提炼总结。最后,说明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关键词:
  • 有关乡村技术赋能的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包含有关“乡村技术赋能”的有关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本文讨论了“技术”、技术赋能“、”乡村技术赋能“三个概念的概念起源、发展及内涵变迁。在第二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因“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争论而产生的三种理论立场: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和技术与社会互构论的价值取向与核心观点,提出本研究以“技术与社会互构论”作为理论立场;其次介绍了赋能理论的基本要义;最后整理了技术赋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 乡村技术赋能的条件:技术下乡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分三部分讨论了乡村技术赋能的条件,即技术下乡。第一部分是有关技术下乡的三个客观依据:城乡间技术鸿沟与发展能力差异、乡村技术落后的原因和技术下乡的支持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技术下乡的理论辩护,分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宣示及该战略落地的技术支持。第三部分对桃源村这一信息技术重构乡村社会个案进行介绍,包含信息技术重构的情境和过程、信息技术与乡村社会的互动机制“结构-细胞-基因”的深层变革、信息技术重构的内生动力四部分。
    关键词:
  • 乡村技术赋能的要素分析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分析了乡村赋能技术的各要素。乡村技术赋能的不同主体承担着赋能过程中的相应功能:乡村经济精英发挥了赋与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以提供服务和监管的方式进行关注、扶持和引导;当地企业、专家和媒体为当地电商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多种资源支持。乡村技术赋能的不同客体也从这一过程分别获益:于农民而言,提升了农民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村民的行动能力;于组织而言,政府的情境认知、组织适度、社会治理能力均得到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得到了支持和发展;于社区而言,社区的经济发展、人才吸引、社区治理、商业文化等能力均得到提升。结合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连接·赋能”的特点及淘元镇电商发展的实践,乡村技术赋能的方式被总结为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心理赋能三种。
    关键词:
  • 乡村技术赋能的困境及破解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讨论了乡村技术赋能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乡村技术赋能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农民认知能力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求、乡村社会组织无法有效承接技术下乡;政府变革的滞后性消解技术治理效能;技术理性与传统乡村伦理价值的冲突等四方面。与之对应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是教育、文化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三重制约;个体化、市场化与城镇化弱化乡村组织能力;碎片化、路径依赖与压力型体制阻碍政府变革和现代技术嵌入与乡村乡土性之间的张力。同样,对乡村技术赋能困境的破解依赖相应的路径,为认知升级、组织培育、制度创新、价值确认,这也恰是技术赋能的主题要求、社会基础、机制保障和根本路径。
    关键词:
  • 技术赋能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论述了技术赋能对乡村振兴的意义。首先,技术赋能与乡村场景均有一定的匹配性,主要表现在技术“普适性”与乡村“地域性、技术“现代性”与乡村“乡土性”、技术“理性”与乡村“情感”以及技术“效率”与乡村“价值”的匹配。其次,技术赋能重塑乡村的发展逻辑的本质是对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强化、对包容性发展方式的巩固和对就地城镇化路径的拓展。最后,乡村赋能通过强化科学管理、吸纳专家治理、促进智力工具信息化等方式实现对乡村治理的再造。
    关键词:
  • 《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结论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文是对江东省淘元村这一电商村作为乡村技术赋能个案进行研究的总结与讨论。技术赋能是指在多元主体的合作下, 现代技术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的方式,为农民、 组织和社区赋能。技术赋能的条件、要素、困境及其破解之道是本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认为,技术赋能的条件是“技术下乡”,实现技术与乡村场景匹配;乡村技术赋能指在多元主体的合作下,现代技术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的方式,为农民、组织和社区赋能;其通过认知升级、组织培育、制度创新和价值确认破解乡村技术赋能困境;通过技术赋能达致乡村振兴。同时,仍有许多本研究尚未完成的研究问题值得深挖,如针对不同技术和情境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在多案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技术赋能的一般理论;进行组织化和制度化建设,促进技术与政府治理体制和社会机制协同增效,等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