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黄晓勇
机构:北京市学位委员会
个人简介: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本皮书的策划创始人,兼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能源安全、世界经济、社会组织等。先后在日本明治大学、东京大学、爱知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和讲学。主要著译有:《中国社会组织报告》《世界能源发展报告》《天然气人民币》《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能源博弈论集》《日本的产业政策》《诺贝尔奖之问》《经济大国的寂寞?》等。

  •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
    黄晓勇 主编 ; 徐明 执行主编 ; 郭磊 吴丽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过程中,我国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和支持。在国内,我国社会组织在党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国际上,我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参与国际公益项目,为全球治理和公益事业贡献了重要经验和资源。《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4)》总结2023年我国社会组织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书呈现了2023年我国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慈善组织等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2023年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网络舆情热度持续上升,社会团体和基金会推动社会责任落实和公共服务优化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此外,本书还总结了我国社会组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参与全球治理的丰富实践与宝贵经验。我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在文化、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卫生健康、国际援助、减贫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扩大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环保治理的多元协同,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需通过有序的创新措施提升自主性与服务能力。未来,促进我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应以党委领导下的有为政府引导为核心,完善机制转型,强化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动态调整投入。同时,要构建关系网络,推动多元融合,优化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为其高质量发展创造良性空间。此外,还需有序推进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促使社会组织实现自主转型,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创新开放体制,完善共同缔造的发展模式,以确保其长远发展。
  •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创新发展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虽然2023年我国社会组织数量仍呈现负增长,但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在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乡村振兴、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政策统筹是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引擎,需求拉动是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技术创新是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文化传承发展是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基石。为此,一方面,要以党委领导下的有为政府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机制转型,强调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投入;构建关系网络,推动多元融合;优化生态环境,打造良性空间。另一方面,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要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实现自主转型,树立全周期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制度开放体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完善共同缔造的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