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吴丽丽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人口发展、公共政策评估、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和退役军人事务部、团中央等省部级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国流动人口性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管理研究》等。近年来,在SCI、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得《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人文社科权威学术文摘转载。获得第五届中国人口科学(论文类)优秀成果奖。

  •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
    黄晓勇 主编 ; 徐明 执行主编 ; 郭磊 吴丽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方面,社会组织既要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又要在“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出独特作用,促进保民生、稳就业,助力脱贫攻坚,筑牢民生保障服务。同时,提高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能力,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其消费升级。在国际方面,社会组织应深化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在政府不方便参与的领域发挥自身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助力我国应急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0)》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同时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慈善组织的不同发展状况及特征进行分类阐述。在此基础上,本书关注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对人力资本贡献和社会组织对经济增长影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介绍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情况;本书还涉及社会组织管理法制化制度建构、政社关系、社会组织协商机制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内容。未来社会组织发展还需要在总结70年来发展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引领作用。建立并完善新型政社关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警示我们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性,此次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契机,我国社会组织应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抓住这次契机走出国门,不断加强与国际权威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在国际领域打造中国品牌,树立中国形象。
  •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
    黄晓勇 主编 ; 徐明 执行主编 ; 郭磊 吴丽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知识和物资援助,充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重要的力量源泉。在国内方面,社会组织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巩固扩大党的执政的群众基础,激发社会活力,助力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在国际方面,社会组织依托“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行动,对外捐赠大批医疗物资,设立专项基金,搭建在线医疗平台,开展跨国志愿服务,编写新冠肺炎防治手册等。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1)》全面总结了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本书关注社会组织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本书重点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组织生存的影响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经验;本书还涉及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等内容。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我国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机遇。“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发展成长的经验,不断深化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我国社会组织应继续创新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加强发展的自主性,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注重规范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树立中国社会组织的新形象。
  •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22)
    黄晓勇 主编 ; 徐明 执行主编 ; 郭磊 吴丽丽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可并积极践行。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在国内,我国社会组织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积极响应号召,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网络安全建设等工作,同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国际上,我国社会组织进一步融入全球发展治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活跃在各大国际论坛上,积极发声,向世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案,向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伸出援手,捐赠大量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2022年的《中国社会组织报告》总结了社会组织在2021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典型特征和重大成果,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总结。本书论述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以及参与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还涉及共创公益生态、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治理研究、非政府组织作用研究、社会组织成长与政党—社会关系等内容。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2021年我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奋斗获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益经验,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组织自身应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加强品牌建设,彰显社会组织优势,加强内部治理,提高自身专业性,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建设,在党的领导下主动投入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发展良性互动,在国际议题的合作交流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 2019年慈善组织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实施,对慈善组织的界定、登记、监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同时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概念、规范了慈善组织的权利与义务,有效促进了慈善组织的发展。近年来,慈善组织从数量及对慈善事业的贡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报告从官方与民间慈善组织两方面入手,采用纵贯分析的方法,结合近十年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对慈善组织的发展进行描述、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 2020年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0月
    本报告对2020年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自《慈善法》实施以来,慈善组织的总量变化及省域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等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发现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慈善组织分布不均衡。此外,本报告从官方与民间慈善组织两方面入手,采用纵贯分析的方法,结合2016~2020年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就慈善组织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报告建议:协调慈善组织的省域发展;进一步完善《慈善法》,并积极推进《慈善法》落地;促进慈善组织内部自身发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积极推动慈善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
  • 2021年中国慈善组织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本报告对2021年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包括慈善组织的总量变化、省域分布情况及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并借助泰尔指数进一步测算了各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发现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慈善组织分布不均衡。此外,本文从官方与民间慈善组织两方面入手,采用纵贯分析的方法,结合2016~2021年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就慈善组织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贡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报告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慈善组织发展,提升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推动慈善组织的高速及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慈善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慈善组织内部从业人员结构;着重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推动慈善组织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