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辛涛
机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调查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统计调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老年统计调查、养老信息化。主要研究成果:《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副主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主要起草人)等。

  • 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
    高成运 李晶 主编 ; 辛涛 张秋霞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本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校和实务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完成的老龄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政策与服务。本报告指出,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自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本报告主要基于2021年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同时采用其他全国调查和专项调查等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抑郁、幸福感等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等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发展措施。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高,但仍有大量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失独老年人、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老年监护人,其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因素。良好的家庭关系、满意的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适度的社会参与等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在心理服务的提供方面,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精神卫生资源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以及经济因素影响,老年精神心理类疾病的就诊率和诊断治疗率不高,老年人对精神心理疾病知晓率较低,病耻感较重,主动就诊的积极性不够,同时,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且愿意购买心理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较低。大部分养老机构虽然认识到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但配备持证且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养老机构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继续学习有益于老年人形成积极的生命体验,但目前国内老年大学中心理健康类课程的设置存在较大空白。本报告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着力建设连续性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问题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积极老龄观教育,逐步消除对老年心理问题的污名化现象,减轻老年人和家属的病耻感;在社区、养老机构和老年大学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加强专业服务团队建设,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家庭提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意识,注重亲情陪伴,协助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期的精神心理问题。《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的出版发行,将为我国老龄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为提高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增进老年人福祉发挥积极作用。
  • 中国老年人抑郁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增龄有关的老年期疾病包括精神心理疾病明显增加,老年心理健康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老年抑郁是老年期的常见精神障碍,它与情感痛苦、医疗支出增加、自杀风险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增加相关。通过分析全国性调查中老年抑郁的数据,发现农村、高龄、女性、低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不好、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社会参与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孤独等均是老年抑郁的风险因素。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的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东北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最高。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树立积极老人观和老龄观,提升老年人的保障水平,综合治理老年人精神心理问题,才能降低老年人抑郁风险,培育和塑造和谐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 中国老年人幸福感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随着全球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规模显著增大,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调查发现,中国城乡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超过80%的老年人感到幸福。然而,无子女、独居、经济困难、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幸福感相对较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方式和社会参与等。政府、家庭、社会和个人应共同协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家庭和谐、消除年龄歧视、发展老龄文化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老年人的幸福感。
  • 老年人数字素养与心理健康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渗入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交际人脉、休闲娱乐等方面。有些老年人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节奏,善于应用数字技术,倍感方便和快捷;还有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新技术,逐渐与外界失去联系甚至产生孤独和抑郁等感受。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上网行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与其孤独感呈负相关。当前,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老年教育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培训、服务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老年数字教育政策体系、加强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建立老年数字服务支持体系、增强老年人网络风险防范宣传,进而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