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淑娇
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个人简介: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城市文化。在《外国文学》《中南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外国语文》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

  •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组织编写 ; 祁述裕 主编 ; 黄仲山 执行副主编 ; 景俊美 王淑娇 陈镭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5年05月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4~2025)》回顾和盘点2024年首都文化发展建设的总体格局和整体状况,对2024年文化发展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与新动态等进行分析。本书总报告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研究分析,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24年北京文化发展总体态势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盘点2024年北京文化各领域发展建设状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亮点与特色;第四部分分析北京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另设“文化战略与文化示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文化惠民与公共服务”“文化创新与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五个主题性板块,分别论述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新契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化产业新趋势、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互鉴等重点与热点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对北京文化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分析,也有针对文化发展具体领域的细致研究,并且结合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报告指出,2024年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果丰硕,围绕“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普惠”“文化软实力提升”等目标,在政策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和遗产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格局。2024年,北京全面推进文化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呈现新的面貌,在以首善标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迈向新阶段、文化交流与传播开拓新局面等方面呈现一系列亮点与特色。北京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利用水平,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融合共生,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文化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演艺市场火热依旧,文旅消费持续向好,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围绕“优质”和“直达”两个关键词,创新推出优质文化供给,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勇担“主场传播”的重要使命,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首要职责,搭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平台,不断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积极打造展示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
  • 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出版时间: 2025年05月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是北京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2024年副中心文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取得新成绩。文化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周边区域功能和服务管理功能却有待继续提升;文旅发展亮点频出,却未能形成以“环球影城+大运河+三大文化设施”为核心的大文旅格局,文旅资源的区域性整合功能尚未凸显;与其他城区相比,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发挥不够;区域性城市空间文化标识力不强,特色文化资源未能与整体城市空间相适配。针对这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面,建议强化文化设施周边区域功能,扩大文化设施影响和辐射范围;优化文旅资源布局,以点带面形成大文旅发展格局;深挖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区域统一性文化标识,形成和谐一致的有机空间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