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战后英国慈善事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作者:
王名 李勇 黄浩明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报告页数:
报告字数:
7748字
所属图书:
英国非营利组织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建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堪称典型的福利国家,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安全保障网络”。早在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其出版的《财富与福利》一书中(1920年修改后改名为《福利经济学》)就系统对福利国家论述过,为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实现充分就业的新经济理论,为战后英国全面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1942年,受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委托,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起草了《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报告,针对英国战后可能出现的贫困、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五大巨症,制定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至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建成福利国家。

关键词:

英国非营利组织慈善事业志愿组织发展史

作者简介:

王名:博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非营利评论》(中英文版)主编。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2001)、《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2008)、《社会组织论纲》(2013)、《建言者说》(2013)、《非营利组织管理》(2015)《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组织1978~2018》等专著。获得的主要奖项:2013年度责任中国“公益思想奖”;2013年度“慈善事业推动奖”。

李勇: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光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创新与治理。清华社会共治研究丛书副主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黄浩明:项目管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亚洲土地改革与乡村发展民间组织联盟理事。编著《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国际民间组织合作实务和管理》、《中外民间组织交流与合作》等书。

文章目录
·2.3.1 福利国家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和局限
·2.3.2 第三条道路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3.3 走向市场的非营利组织
·2.3.4 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3.5 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3.6 法律体系的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