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建设新城模式
作者:
史玲玲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1098字
所属图书:
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137-156
李强
摘要:
新城建设是政府宏观目标指引、城市规划控制下有意识地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城市化的模式。1990年代以来,我国面对大城市发展的人口、环境等压力,城市规划中新城建设的思想开始得到重视;最早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地相继审批通过了建立新城的规划,之后全国许多大城市也相继开始进行新城建设。从我国新城建设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市场主导建设,开发模式是由私人房地产开发商主导,政府只是辅助的角色。这种类型的新城成为居住区,只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其发展面对的是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没有实现城市的升级或者城市功能的延伸。另一个模式是政府主导建设,政府吸引资金进入,私人企业参与新城建设,但是面对的问题是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持,房地产过度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环境的破坏。那么如何建设符合城市分工、符合大城市功能定位、资源集约和公平配置的新城?本章从规划的角度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新城建设才可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建设新城模式
作者简介:
史玲玲:
相关报告
城市化与中国新成长阶段
城市化与民生建设总体状况
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
城市化与中产阶层成长
城市化引领中国新成长阶段——2011~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绪论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发展研究报告
文章目录
新城建设和城市化
(一)生态要素
(二)经济要素
(三)社会要素
新城建设案例——PG区的新城建设项目
(一)新城建设的缘起、参与主体和问题
(二)新城在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
(三)新城的人口特征和意愿
(四)新城的社会要素
新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一)政府和市场
(二)城市发展中的不平等和贫困
(三)征地、移民和利益的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