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第六篇 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江翠萍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字数:
3420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No.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篇首先指出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然后总结了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影响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以及进行了中低收入家庭医疗服务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最后指出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障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医疗机构

作者简介:

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民族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主编,兼任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会长(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民族学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国务院第八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劳动社会保障与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劳动社会保障等问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主持“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民族团结云南经验”等重大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办公室工作。出版《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论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龙玉其:男,1982年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青年委员会委员、养老服务分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健康保障研究会理事,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审计学会社会保障审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财贸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共党史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东南学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中国社会保障绿皮书(2010)》、《中国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2010)》、《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2009)》等著作,作为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省部级重要课题多项,多次参与国际、国内社会保障研究学术会议。曾荣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及“光华奖学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征文三等奖”、“华为奖学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联青年人才项目1项。入选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拔尖人才,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培育对象,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对象,荣获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第三届“优秀社会保障青年学者”称号。作为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省部级以上项目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1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著作13部。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在《经济研究》《民族研究》《经济学动态》《社会保障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江翠萍:

文章目录
·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
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需求的主要特点
  • 1.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慢性病比较突出
  • 2.对健康问题比较重视,希望得到更多的医疗服务
  • 3.患急性病后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患慢性病后倾向于选择大医院
  • 4.患病后服用药品以国产西药和中成药为主
  • 5.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影响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
  • (一)中低收入家庭一般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
  • (二)中低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急性病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中低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慢性病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收入水平对家庭医疗行为的影响
中低收入家庭医疗服务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一)中低收入群体的一般医疗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 (二)中低收入群体的患病后是否去医疗机构就诊的二分类多元回归分析
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
  • (一)主要问题
  • (二)原因分析
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建议
  • (一)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并调整投入结构
  • (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
  • (三)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负担
  •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 (五)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加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
  • (六)加强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创新医疗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