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讨论的焦点基本绕不开以何种规模的城市为“政策主导”(重点支持、优先发展)这一问题。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道路的争论在1980后代至1990年代最为激烈,主要有小城市论、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多元发展论、城市体系论等。小城市(镇)、大城市518310、中等城市都曾被主张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并对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很快,特别是在2000~2010年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13%518311。但是,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质量并不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建设,农村人口转移目标却并没有实现。此外,其还表现为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伪城镇化”现象。为此,我们认为大量流动人口流入大城市并不是理想模式。本章提出的劳动力流动模式是:发展县域经济,逐步形成县域内的劳动力流动。当然,实现这一理想模式,需要综合的政策引导,探索如何引导人口向县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