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城市群中的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研究
作者:
卢国显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24144字
所属图书:
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514-537
李强
摘要:
自“孙志刚案件”以后,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了。该制度废除以后,进城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进城农民工的洪流中,一部分年龄较大、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村残疾人、老人等人群也来到城市,在繁华地段、交通要道等地方进行乞讨。尽管民政部门继之也颁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并不能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乞讨人员在城市谋取生计。于是,诸如强行乞讨、压榨和残害乞讨儿童、乞讨人员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城市流浪乞讨问题已经给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0年7月至10月在几个主要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中国
中国城市群
城市流浪乞讨
作者简介:
卢国显:
相关报告
中国城市群中的犯罪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政策的概念、议题与挑战:一个框架描述
中国的“最低生育率”:全球视角和地方视角的思考
资产建设与儿童福利:兼论儿童发展账户在中国的可行性
反思式学习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应用——以中山大学实习课程为例
中国国家人口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人口转变与政策分析
2004~2005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异地重生: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绪论
城市化与中国新成长阶段
文章目录
研究状况与数据来源
(一)对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状况的研究
(二)流浪乞讨的原因分析
(三)研究价值
(四)调查活动与数据特征
(五)研究框架、研究假设、变量和指标
流浪乞讨人员的统计描述
(一)流浪乞讨人员的数量分布与构成
(二)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类型划分
(四)城市居民的施舍行为分析
流浪乞讨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是流浪乞讨的主要原因
(二)乞讨文化的影响
(三)个人因素是乞讨的重要原因
(四)制度缺失对乞讨行为发生的影响
(五)城市市民施舍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治理流浪乞讨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推行以疏导为主的社会政策,推行人性化管理
(二)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原则
(三)建立多元化的救助体系
(四)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弘扬主流文化,摈弃乞讨文化
(六)制定《社会救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