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2004~2005年中国金融风险及影响因素
作者:
谢业华
黄燕芬
出版日期:
2004年12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8179字
所属图书:
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290-299
陆建华
陆学艺
黄平
汝信
李培林
摘要:
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由于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房贷和车贷增长过快)、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独立性不够等原因而产生的金融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重。国内理论界对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治理对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结合2003及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路径演变,拟就影响中国金融风险变化的因素进行梳理,并以不良贷款为核心,对中国金融风险进一步演变趋势及可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策
趋势
金融风险
作者简介:
谢业华:
黄燕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等。
相关报告
金融风险新表现:过热的高校圈地贷款
股市、楼市价格波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广州市特种行业与娱乐服务场所发展现状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风险与安全防范
青海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稳定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应对经济复苏中的困难和挑战
水库移民现行政策的冲突分析
汇率政策及宏观调控
2004年我国环境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江西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
文章目录
金融风险在我国不断加重的表现
1.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
2.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受影响
4.房地产金融隐含重重泡沫
5.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6.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融风险在我国进一步演变的趋势
1.呆坏账风险将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升高
2.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高
3.利率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账户自由化过程中潜在的金融风险
4.特殊国情背景下的金融风险仍将长期存在
在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可采取的政策措施
1.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快商业银行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打破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2.加快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改革
3.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4.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