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殷星辰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字数:
7926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6~2017)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同传统的社会服务管理手段相比,网格化服务管理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具有权责范围清晰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力量资源整合化、服务管理高效化、社会效益综合化等突出特点,但也存在着认识模糊不清、法律法规滞后、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网格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参与不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全市统一的标准等问题,下一步应重点抓好创新理念、加快相关的立法进程、创新监督评价体系等项工作。

关键词:

北京市社会管理网格化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

殷星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治理、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等。主持完成“平安北京建设研究”“构建首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研究”“首都群体性事件媒体应对措施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城市反恐研究(三卷本)》《城市反恐怖行动概论》《天网:北京奥运社会面安保遗产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7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文章目录
·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及特点
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一)对实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认识模糊不清
  • (二)相关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滞后
  • (三)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
  • (四)网格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参与不够
  • (六)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全市统一的标准
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 (一)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理念
  • (二)加快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相关的立法进程
  • (三)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 (四)加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服务管理职能有序融入
  • (五)创新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社会参与机制
  • (六)建立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