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服务农民工——北京社科院流动人口教育与行动研究中心案例研究

作者:
韩嘉玲
出版日期:
2011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8198字
所属图书: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民工进城以后,由于离开了原来生活居住的社区,他们在社会交往、角色转换、心理调适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农民工在就业、子女教育、居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很大的需求。在缺乏城市社会组织服务的条件下,这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主要依赖血缘、地缘等原有的社会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况大大弱化了他们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情况下,以流动人口居住社区为载体,向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流动人口教育与行动研究中心正是这样一个在流动人口社区开展服务的公益性社区组织。
关键词:

北京市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流动人口社会服务

作者简介:

韩嘉玲:女,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人口迁徙、农村教育、社会发展等。从1991年开始从事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发展与支持网络的工作与研究,投身于贫困弱势人群教育与社会发展等实践项目,主持多个国家级课题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移民组织(IOM)等国际组织的项目。先后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之科研奖、首都“巾帼十杰”称号等。

文章目录
·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社区服务
  • (一)流动儿童社区服务
  • (二)流动儿童家长社区服务
  • (三)打工青年社区服务
  • (四)其他成员社区服务
组织特色
  • (一)研究人员介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行动实践进行政策倡导,以研究推动流动儿童教育状况和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变
  • (二)与社区居委会合作,结合国家政策开展宣传和服务,促进本地社区和社会公众对流动人口的理解和支持
  • (三)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注重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 (四)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 (五)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问题与挑战
  • (一)参与者的流动性较大
  • (二)社区中心的流动性较大
  • (三)参与者的基础不一
·政府可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