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海洋实践视角下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
崔凤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12078字
所属图书: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7年卷 总第5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海洋实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利用、开发和保护海洋的实践活动的总称,它具有全面性、高风险性、高科技性、发展性、海陆一体性和嵌入性特点。海洋实践对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长、城市化、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洋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指由海洋实践产生的或为海洋实践服务的、纳入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文化海洋实践

作者简介:

崔凤:1967年生,男,汉族,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海洋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社会政策、环境社会工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出版著作主要有《海洋与社会——海洋社会学初探》《海洋社会学的建构——基本概念与体系框架》《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海洋发展与沿海社会变迁》《治理与养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蓝色指数——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

文章目录
·海洋实践的含义、特征及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种类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意义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