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不同城市类型青少年网络保护状况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年11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字数:
20647字
所属图书:
互联网与中国青少年:多维视角下的网络使用与网络安全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不同城市类型的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为人群自身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密不可分。因而,针对青少年网络保护的举措就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类型、级别来加以区别,根据不同城市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风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来分别加以实践。
关键词:

青少年城市类型网络保护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网络使用情况
  • 1.青少年上网时间远大于线下运动时间
  • 2.重学习轻娱乐:青少年学习负担仍然过重
  • 3.青少年每天参加集体活动时间高于参加志愿或公益活动时间
  • 4.与父母同住比例随城市级别降低而降低
  • 5.父母受教育程度随城市级别下降而下降
  • 6.四线城市女性青少年比重相对较低
  • 7.手机是最主要的上网设备,占有九成比重
  • 8.在网吧上网比例与城市经济实力成反比
  • 9.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青少年普遍更早接触网络
  • 10.主要关注影视、音乐和体育、游戏
  • 11.城市级别不仅体现经济差距,也体现教育和人才培养差距
  • 12.网络导航和支付不是青少年主要关注的服务内容
  • 13.青少年倾向于即时联络的互动型社交
  • 14.短视频较为火爆,城市级别的差距有规律性
  • 15.青少年上网帮助他人的机会并不多,频率也低
  • 16.绝大多数青少年具有良好的网络使用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风险
  • 1.青少年网络依赖程度与城市级别呈现负相关
  • 2.遇到过色情信息的概率随着城市级别下降而上升
  • 3.通过社交软件、短视频和网络社区遇到色情信息比例过半
  • 4.网络投诉是处理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
  • 5.青少年遇到诈骗信息的可能性与城市级别呈现负相关
  • 6.社交环境(社交软件、社区)更容易发生诈骗
  • 7.网络投诉和告诉父母是处理诈骗信息的主要途径
  • 8.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遇到过暴力信息
  • 9.网络暴力具有普遍性,二三线城市偏高
  • 10.遭受过各种形式的不良信息骚扰比例随着城市级别的下降而上升
  • 11.一二线城市保护行为得分明显优于三四线城市
父母教育
  • 1.三四线城市青少年与父母(监护人)同住比例较低
  • 2.超过九成的监护人有上网习惯
  • 3.社交、网购和导航是青少年的监护人上网主要做的事情
  • 4.博弈:父母限制上网比例高,子女听从比例低
  • 5.二线城市青少年就网络欺凌与父母沟通比例较高
  • 6.准一线城市父母就网络欺凌举报比例最高
  • 7.三线城市青少年就色情信息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比例较低
  • 8.四线城市青少年父母亲自解决诈骗问题的比例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