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透视慈善领域“拜金”现象

作者: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2768字
所属图书: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手里没有巨额捐赠支票,别想站在舞台中央,别想最后压轴出场。

有钱可以换来慈善机构里的名头,买来荣誉,买来好名声。

“99公益日”大肆刷单,弄虚作假……

社会过分放大金钱对慈善的作用,而慈善领域对金钱的顶礼膜拜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金钱成了决定慈善命运的神奇力量,筹资额成了慈善组织追求的至高目标,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成为组织发展的“指挥棒”。“以筹资额论英雄”已在慈善领域成为常态,慈善价值被简单地与筹资额、捐赠额画等号,慈善领域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受到严重侵蚀。

慈善领域的拜金现象持续蔓延,甚至出现各种乱象。慈善组织无视捐赠来源,传销企业、污染企业等捐赠的资金都可以进入慈善组织。一些慈善组织陷入“拜金”泥沼之中,忘记了自己的组织使命和价值追求,忽略组织的存在目的,为筹资而不择手段,本末倒置,这不能不说是慈善发展的一大败笔。更令人痛心的是,从行业组织的竞争再到新闻媒体的宣扬,无一不在倡导金钱对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是唯一性。

不可否认,金钱对慈善事业的发展的确非常重要,然而,慈善事业的目的是通过救济、援助或捐赠等手段而促进进步,推动公平、正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增加人类的福祉,这才是慈善的指挥棒。然而,慈善领域将“吸金”作为重头戏,无问慈善效果,把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引向歧途,破坏慈善土壤,扰乱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这将对慈善事业发展造成重创。

我们需深入剖析这一现象,透视表面,究其原因,分析这一现象为何如此盛行?强调慈善领域的责任,明示慈善领域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中国慈善事业拜金现象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慈善“拜金”现象
  • 1.社会舆论以筹资额/捐赠额评价贡献大小、组织优劣
  • 2.政府部门将筹资额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
  • 3.慈善组织接受争议企业或不法企业捐赠
  • 4.慈善组织受制于资方,以资方的意志为转移
慈善“拜金”现象的逻辑与成因
  • 1.慈善领域对外部资金的天然依赖
  • 2.慈善领域衡量结果的天然困境
  • 3.市场经济的推行及商业的侵蚀
  • 4.多方利益相关者“合流”
慈善“拜金”现象的危害
  • 1.误导公众对慈善的理解
  • 2.助长社会用慈善“洗白”的风气
  • 3.慈善组织“嫌贫爱富”,忽略自身使命,使受助方利益受损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