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慈善受益主体
作者:
陈飞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621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09.128-145
葛道顺
杨团
摘要:
既然慈善是为贫弱者施仁爱心、救助活动,那么慈善的受益人或慈善资源需求者应是生活质量、获取能力及社会权益等远低于平均水平者为主的群体。尽管目前对慈善受益主体还没有一致的界定,但可以从通常所讲的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这两个概念去了解其范畴。本文还介绍了慈善事业受益主体规模范围、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等。
关键词:
中国
慈善事业
受益主体
作者简介:
陈飞:
经济学博士,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数量经济系系主任。
相关报告
导论 中国慈善事业的伟大复兴
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换
现代慈善的开端
慈善运作主体
慈善评估
国家制度建设与民间讨论的一年——2014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综述
当代中国慈善大事记
中国慈善法律法规
测量信任的社会调查
信任是什么?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受益主体及其分类
(一)受益主体的界定
(二)受益主体的特征
(三)受益主体的分类
第二节 受益主体的规模范围和现状
(一)农村贫困人口
(二)城市贫困人口
(三)灾民
(四)残疾人
(五)老年人
(六)孤儿
(七)草根组织
第三节 受益主体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