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的实践意义

作者:
包龙源 梅军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8831字
所属图书:
共生理论视角下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是苗族人民长期与自然互动的生态智慧,它对于维护苗族社区社会与自然生态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苗族聚落社会中,由于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渗入相对较弱,因而相对正式的规范性制度在苗族社区社会中的作用也较弱。与相对正式的规范性制度相比,以民族习俗、传统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非正式规范性制度发挥着极大的规范性作用,并且不断被内化于聚落中的个体心中。因此,可以说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的功效,即价值,在苗族日常生活中较为显现。应该说,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的价值超越了经济学中的价值边界,它更多地表现为与功效或意义等有关。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的功效或价值集中表现为族群与自然良性互动实践,并作为生态平衡的有效指范和生态文明社会建构的理性指导资源。

关键词:

生态文明实践生态平衡苗族生态消费文化

作者简介:

包龙源:苗族,主要从事民族学、社会学研究。已主持完成5项科研项目,参与完成10余项科研项目,在《广西社会科学》《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梅军:苗族,法学(民族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盟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农耕文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社科联新型智库专家、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专家、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人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等。主持完成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研究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获“师德标兵”“优秀指导教师”“社会科学团体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文章目录
·族群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实践逻辑
·生态平衡与和谐共生的有效指范
·生态文明社会建构的理性指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