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东城街道探索打造音乐剧之都新模式
作者:
东莞市东城社工委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字数:
6356字
所属图书:
社会建设研究(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2.174-181
陈健秋
王名
摘要:
东莞国际音乐剧节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音乐剧节,是东莞市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展现东莞精神风貌的最新举措。东莞市以此为发端,以玉兰大剧院世界一流、亚洲领先的舞台设施为整合平台,以岭南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为催生土壤,以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为机制保障,整合国内外音乐剧创作生产推广资源,采取政府扶持、基地整合、社会运作的崭新模式,用了近10年的时间,把东莞打造成“音乐剧之都”,在国内有聚集力、辐射力、号召力的音乐剧生产和传播基地,使之成为东莞的城市文化名片。
关键词:
实践
文化创新
新模式
音乐剧
作者简介:
东莞市东城社工委:
相关报告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以深圳对社区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为例
新形势下广州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报告
探索上海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及其创新策略
洋泾:参与式社区治理新模式 中共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委员会
肥西县“双合”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索
2021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地方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推互强:以香港长洲包山节为例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广州社区治理创新
侗族大歌生成新探
文章目录
·
背景
创新做法
(一)确立发展新目标,在原创上寻找突破
(二)明确发展思路,在运作上创新机制
(三)建立音乐剧基地,在办节上开拓提升
(四)用经济实力作为音乐剧的坚实后盾
(五)政府激励为音乐剧提供发展空间
(六)借助外部力量,实现音乐剧跨越式发展
创新成效
(一)获得专业级重大奖项
(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经验启示
(一)设立精品艺术生产引导机制
(二)激发精品生产的内在力量
(三)借品牌效应出精品出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