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论南方民族巫术宗教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者:
孟慧英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5399字
所属图书: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南方大致包括了北纬33度以南直至南海诸岛之地。北以秦岭和牛山与黄河中游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为界,西依横断山脉与世界的另一个古文化中心——印度为邻。东面和南面都濒临大海。几千年来有许多族群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漫长的历史轨迹。我国的南方民族,先秦典籍中泛称或统称为南蛮。在殷的南方有荆(或名荆楚)、庸、濮、蜀、髳、微、越(粤)等。周武王伐纣时,他的联军中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地之人。孔安国注《尚书》云:“八国皆蛮夷戎狄属文王者国名。羌在西,蜀叟髳微在巴蜀,盧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汉之南。”秦汉时期,南方民族除仍被统称为南蛮外,又分别被称为百越、南蛮和西南夷。百越分布主要居于福建、两广和云南地区。“南蛮”,则多称湖北、湖南和靠近两湖的贵州、四川部分地区的民族。西南夷,指居于今四川西南部、贵州大部和云南地区的民族,又可区分为南夷和西夷。自后汉经南北朝到隋唐,在原“百越”居住地出现了山越、俚、乌浒、僚、俚僚、峒蛮、溪蛮等族称;在原“百濮”和“南蛮”之地出现了板楯蛮、 人、武陵蛮、长沙蛮、陵零蛮、江夏蛮、五水蛮、沔水蛮、莫徭、僚、峒蛮、溪峒蛮等族称;在原西南夷居住地出现了哀牢夷、牂牁蛮、僚、氐、羌、叟、爨、乌蛮、白蛮、金齿、银齿、黑齿、望、朴子蛮、阿昌等族称。元、明、清及近代,大致而言,今我国境内藏缅语族(藏、门巴、彝、傈僳、纳西、哈尼、拉祜、基诺、景颇、独龙、羌、普米、珞巴、怒、阿昌),壮侗语族(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京),苗瑶语族(苗、瑶、畲、土家、仡佬),还有其他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布朗等族,以及南岛语系的高山族等,都活跃在中国南方的土地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南方民族文化。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孟慧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目录
·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与信仰生活
原始农业与农事祭祀
  • (一)农神祭祀
  • (二)水神祭祀
  • (三)自然神祭祀
  • (四)丰收祭祀
·农业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