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作者:
孟禹言
出版日期:
2011年7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7028字
所属图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7.246-263
宋迎昌
盛广耀
魏后凯
摘要: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镇化兴起之后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结果。各地城中村改造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关涉民生的问题,主要包括: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与现实脱节、暴力强拆事件多发、城中村民就业适应能力差、城中村民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城中村集体资产难以担当社会转型重任。为实现城中村社会与空间的和谐改造,必须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城镇化的机制,使城中村宅基地具备清晰的产权,在此基础上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的改造经验;应进一步规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土地与房产征收,制定公平的补偿标准;对尚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城中村,则应加强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
关键词:
城中村
民生
改造
作者简介:
孟禹言: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城市社会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相关报告
河南城中村改造研究
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现状分析及对策
北京市50个重点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进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民精神改造
住房保障问题
村庄边界与在地伙伴网络的建构——以城中村社区营造过程为例
特大城市“城中村”与城乡接合部治理
石牌城中村成因、特性及发展趋势
上海“城中村”的治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社会组织嵌入城中村社区治理体系研究——以光明社区绿营中心等社会组织为例
文章目录
城中村问题的现状
(一)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征
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内容
(二)城中村改造中的民生问题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城中村人口与土地协同城镇化机制
(二)进一步规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土地与房产征收
(三)借鉴台湾市地重划经验
(四)加强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和环境整治
(五)淡化集体资产安置方式
(六)对城中村民实行就业扶持
(七)为城中村民提供与市民平等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