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人口红利的影响

作者:
薛君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1743字
所属图书:
“生”或“不生”:二孩政策下的生育响应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的单独两孩政策和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两孩政策是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其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王培安指出,包括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在内的生育政策调整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50年中国将增加3000多万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长期红利为0.4%~0.5%71343223。其中,红利是指人口红利。Mason、Bloom和Williamson在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首次使用人口红利的概念71343224。人口红利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核心观点为经济增长来源于低负担系数的人口年龄结构。具体而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比重不断提高的人口年龄结构可以保证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社会储蓄率的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额外的源泉,即人口红利71343225

假设生育政策调整下新增出生人口必然会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红利产生影响,那么生育政策的调整具体会对人口红利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少影响?本章将联合国人口司关于中国2015年1岁年龄组分性别人口数据作为起始年份人口,在一定的生育水平、死亡水平、迁移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参数假定下,利用队列要素法预测生育政策调整对2021~2100年中国人口红利的影响,试图回答生育政策调整是否延长人口红利,能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关切,以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和潜在的经济增长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方便表述和读者理解,这里先对本章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生育政策调整,是指国家有关生育数量限制性政策的改变,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的单独两孩政策和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两孩政策。

少儿抚养比,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儿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即0~14岁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人口总抚养比,是指依赖型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占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的比例。

关键词:

人口红利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机会窗口

作者简介:

薛君:男,江苏镇江人,社会保障专业博士,河南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口与养老保障研究。出版《生育政策调整与基础养老金收支平衡》等著作3部。在《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生育政策调整下目标人群的生育响应研究”等项目10多项。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奖励。

文章目录
我国人口红利的形成与发展
  • (一)人口转变与人口机会窗口的形成
  • (二)人口机会窗口扩大和人口红利收获期
  • (三)人口机会窗口收窄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期
相关研究回顾
  • (一)人口红利的度量
  • (二)人口红利期的确定
  • (三)人口红利的形成机制
  • (四)生育政策与人口红利的关系
模型构建与参数确定
  • (一)数据来源
  • (二)人口预测模型
  • (三)生育政策调整下生育水平估计
  • (四)生育政策调整下其他参数估计
结果分析
  • (一)生育政策调整下少儿抚养比的变动趋势
  • (二)生育政策调整下老年抚养比的变动趋势
  • (三)生育政策调整下总抚养比的变动趋势
  • (四)生育政策调整下人口红利的变动趋势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