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状检视与未来发展——以北京市X区为例

作者:
卢磊
出版日期:
2018年5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41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和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中枢力量,也是社会组织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主要通道。它在构建社会组织生态体系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中扮演着愈加突出的角色。本文在梳理新时代背景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X区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当前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呈现和检视。本文以现状检视和问题诊断为基本点,主要从政策设计、行动路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就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整体而言,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既需要政策环境和外部因素的支持,更需要其自身注重内涵建设,这样方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生态建设

作者简介:

卢磊: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市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双师型讲师,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工硕士教育中心实务导师,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城市社区治理、基层政府治理和本土社会工作。

文章目录
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概念
  • (一)时代背景
  • (二)研究方法及选择
  • (三)概念界定
文献简述
  • (一)有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研究
  •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研究
  • (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
  • (四)小结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状检视:以X区为例
  • (一)已基本形成区街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但有名无实现象较为普遍、实质性作用发挥不足、缺乏活力
  • (二)注重政策牵动,但支持性政策乏力,整体规划性和统合性显得较为不足,缺乏有力度的良性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
  • (三)街道社会治理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各具特色、部分街道具有良好经验,但区域差异较大,街道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一
  • (四)部分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乐于拥有名分,但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较低,基本认定、身份赋予严谨性不足,角色定位不清晰
  • (五)大部分枢纽型社会组织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且匮乏、外部支持不足和自身能力不足
  • (六)街道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尴尬处境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建议:由X区出发
  • (一)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大格局、大统筹、大机制
  • (二)以项目化运作与管理为主要手段,积极建立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
  • (三)在明确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个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突出特质、差异性和在地特色,鼓励发展基于实际的多元模式
  • (四)积极建立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主管单位的定期研讨交流机制
  • (五)应尽快“做实”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并开启试点示范建设
  • (六)以分批试点的策略,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计划
  • (七)出台推动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门意见,为其提供发展的保障条件和全面支持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