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费孝通的社会学主义及心志

作者:
刘亚秋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34006字
所属图书: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费孝通先生的治学理念中,探寻他对社会学学科的期待,从而思考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费先生的社会学主义,首先表现在他将理论反思建立于切实的生活基础之上,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路径,其次表现在费先生如何做研究的理念中。费先生在社会学视域下关注心/心态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站在文化及历史的角度,对社会结构、机制等做了更富流动性的解读。将西学作为一种工具和将西学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两种态度进行对比可发现,任何学术传统都是有文化底蕴在其中的。
关键词:

社会学中学西学学科界限

作者简介:

刘亚秋:刘亚秋 197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致力于社会记忆理论、知青口述史、中国社会学史、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社会学面临的质疑及相关问题
  • (一)庸俗化质疑与社会调查之渊源
  • (二)常识与社会学知识之争
社会学的务实性格与“为研究而研究”
  • (一)实用与学术之间
  • (二)史禄国对费先生的影响
  • (三)费先生与利奇的分歧
  • (四)费先生的学术旨趣及其反思
费先生早年“务实”品格及其形成
  • (一)费先生“务实”性格之由来
  • (二)费先生两段学术生涯的对比
·费先生的坚守
社会学中的西学与中学
  • (一)西学作为一种工具
  • (二)西学的内在精神
·对社会学困境的思考:学者治学与历史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