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后扶贫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理念嬗变及传播创新

作者:
崔磊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2374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相对贫困是我国2020年后贫困治理的主战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资源和文化成本,必须积极参与相对贫困治理。为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能,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结构性相对贫困,本报告通过对品牌保护政策法规演进、概念名词的规范、品牌形象的建构进行梳理,分析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进而提出量身定制,提升品牌化运营的精确度;深挖精髓,提炼核心品牌符号和价值;创新驱动,加强品牌形象的创意开发;明确主体,增进品牌价值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途径,以构建后扶贫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创新体系,服务于综合性贫困治理政策体系。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新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崔磊:历史学博士,铜陵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传播。

文章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保护的缘起
  • (一)政策法规的演进
  • (二)概念名词的规范
  • (三)品牌形象的建构
现有保护模式及其品牌构建趋向
  • (一)抢救性保护与生命化趋向
  • (二)生产性保护与产品化趋向
  • (三)整体性保护与系统化趋向
  • (四)服务性保护与数字化趋向
后扶贫时代非遗品牌创新体系构建
  • (一)量身定制,提升品牌化运营的精确度
  • (二)深挖精髓,提炼核心品牌符号和价值
  • (三)创新驱动,加强品牌形象的创意开发
  • (四)明确主体,增进品牌价值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