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19年县域中的“街镇治理”研究报告——以成都市新都街道为例

作者:
姚勇 刘伟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1758字
所属图书: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县域治理中,“街镇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结构性位置,同时处在“行政体系‘链条’末端”与“直面基层社会治理的顶端”,本报告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为案例,试图回答“街镇治理”在基层治理中的部分核心要素。报告认为,街镇治理之关键在于厘清街镇治理的职能职责基础上,探索街镇治理的创新机制。可从三个关键维度着力对街镇在基层治理中的“结构性位置”进行探索:一是“核”,包括组织核心、权能核心、保障核心、秩序核心、活力核心等5个方面;二是“统”,包括统“权力”和统“模式”两个方面;三是“链”,包括承上链接条线资源、启下链接组织群众、横向链接社会资源等3个方面。最后,报告从4个方面探讨了找准基层治理中街镇“位置”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

基层治理成都街镇治理

作者简介:

姚勇: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党工委书记。

刘伟: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组织社会学。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委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理事,第一届川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民政厅专家库成员、中央广播电视台专家库成员。近5年,主持纵向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规划项目2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成都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主研国家级纵向课题8项;主持承担各级咨政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其中独著1本,合著(第二作者)1本,出版学术专著《四川城市流动劳动力的城市适应研究》。主持和主研各级各类横向课题若干。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首届社科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在《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对策建议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正向批示8篇。三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两次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文章目录
·新都街道概况:典型的“街镇治理”样本
“街镇治理”路径的三大关键词
  • (一)“街镇治理”中的关键词:“核”
  • (二)“街镇治理”中的关键词:“统”
  • (三)“街镇治理”中的关键词:“链”
研究启示:找准基层治理中的街镇“位置”
  • (一)探索街镇治理机制,是坚定贯彻党中央对基层治理核心关切的落地举措
  • (二)探索街镇治理机制,是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步入“无人区”后的创新探寻
  • (三)探索街镇治理机制,是基层达致发展活力与治理秩序动态平衡的题中应有之义
  • (四)探索街镇治理机制,是政、企、社多元参与治理在基层实现有序化的核心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