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基于社会质量的视角
作者:
刘森林
LiuSenlin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9960字
所属图书:
中国农村教育评论 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283-302
邬志辉
李涛
李涛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从社会质量的视角,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但社会赋权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由个人收入和家庭经济条件构成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平对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最大。这说明,留守经历大学生与外界的社会互动、社会参与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其内心的感受、认同感以及物质安全感,才是他们主观幸福感的来源。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社会质量
留守经历
作者简介:
刘森林:
刘森林,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等。
LiuSenlin:
相关报告
留守经历与农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流动对儿童行为的长期影响:以“80后”外来工为例
父母外出对子女教育和健康状况的长期影响
社会质量视角中的社会风险应对
社会质量与社会建设的比较研究——基于深圳、厦门和杭州的实证调查
开启龙江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2013年中国六城市社会质量的调查报告
基于社会质量提升的场共同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导论
当代中国的社会质量建设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
·
文献回顾
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测量与操作化
(三)方法说明
·
数据分析结果
·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