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1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分析报告

作者:
祝华新 潘宇峰 廖灿亮
出版日期:
2022年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4835字
所属图书:
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1年舆论场正能量充沛,建党100周年在互联网上掀起热潮,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国打法”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全感和体制信赖。西方“抵制新疆棉”等做法,引发中国网民愤慨。政府奋发有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与“打工人”对资本之恶的吐槽,形成舆论场的合力。舆论场对公众人物严格的道德审查,廓清了社会主义文艺空间,在某些个案中也出现了网络暴力。网络舆论场的理性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平台治理打工人饭圈社会性死亡常识理性

作者简介:

祝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撰写2008~2009年度社会蓝皮书互联网舆情报告,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舆情监测与形象传播研究”等学术课题,主编多部专业研究报告,并应邀多次到各地进行网络舆情工作演讲和培训。

潘宇峰:男,陕西宝鸡人,北京大学哲学硕士,资深舆情分析师,擅长基于互联网舆情数据搭建各类指数模型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廖灿亮:资深舆情分析师。

文章目录
·2021年舆情分类及对比往年的变化
建党百年,体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增强
  • (一)宣传手法创新,效果感人
  • (二)公众人物为民族精神代言,受到舆论拥戴
  • (三)集中力量办难事,应急管理展示制度“魔力”
  • (四)网民国家认同感强烈,政策的民意底盘持续扩大
企业、政府、社会的互动
  • (一)“打工人”的吐槽压倒财富崇拜
  • (二)平台企业和一些企业家陷入舆论口水战
  • (三)部分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感增强
网络舆论情感纠结,彰显常识理性的力量
  • (一)互联网的泛娱乐化倾向
  • (二)年轻网民的“躺平”心态
互联网生态变化及展望
  • (一)互联网红利全民化,众声喧哗中新闻媒体不能失声
  • (二)民生问题仍将是2022年首要舆情
  • (三)防疫常态化中舆论心态变化
  • (四)公众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 (五)“网红经济”将受到规范和治理
  • (六)互联网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