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2017年中国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定义及评定标准
作者: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字数:
7984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9~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2.240-252
靳彤
摘要:
2017年,在中国自然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管理能力不足、民间保护热情高涨、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大背景下,23家国际国内环保公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致力于推动民间自然保护事业的“中国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希望通过搭建资金、资源、技术、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立民间自然保护地规范、标准和评估体系,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一线自然保护机构开展保护,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法规完善,配合中国政府落实“爱知目标”,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建立中国多元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填补保护空缺、提高管理能力、扩大有效保护面积做出贡献。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公益保护地相关定义和判定标准的一般原则,明确了适用范围和依据。本标准明确了社会公益保护地应满足的治理类型和管理类型,并为实现社会公益保护地的“体现社会公益性、提升有效管理、促进保育成效”原则而提出了倡导性指标。本标准由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2017年7月1日通过实施。
关键词:
评定标准
社会公益
自然保护地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2017年中国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指南
2018~2019年中国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大事记
1956~2021年我国公益保护地的问题挑战、发展机遇与制度建设
2020~2021年中国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报告
2014年中国彩票与慈善发展报告
社会工作与社会公益事业
2016中国彩票与慈善发展报告
社会服务项目模式及案例研究发现
启动梦想 点亮天空——大爱中的志愿者
科技在社会公益领域的应用
文章目录
·
前言
1.权属
提出方
起草方及起草人
实施方
管理方与解释权
·
2.范围
3.依据
法律法规和政策
相关国家标准
相关国际公约和标准
4.术语和定义
自然保护地
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
·
5.评定原则
6.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治理类型
A1.民间非营利性机构治理
A2.民间营利性机构治理
B1.社区治理
B2.自然人治理
C.联合治理
D.政府委托民间管理
7.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型
第Ia类
第Ib类
第II类
第III类
第IV类
第V类
第VI类
8.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倡导性指标
(1)体现社会公益性
(2)提升有效管理
(3)实现保护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