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两次鼠疫:恐怖的大死亡

作者:
方长明
出版日期:
2022年4月
报告页数:
48页
报告字数:
33000字
所属图书:
西方历史上的瘟疫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鼠疫代表人类历史上可以想象到的最严重的瘟疫,也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大流行(Pandemic)疾病。鼠疫在中世纪有两次大暴发。第一次是542年发生的查士丁尼瘟疫,杀死了无数的欧洲大陆人。第二次是始于1347年的大流行,它多次袭击欧洲社会,一直持续到16世纪晚期。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流行病,它袭击了从西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广大地区,导致了数以亿计的人口死亡。其中1347~1350年的第一波大瘟疫被后人称为黑死病,它在欧洲导致了1/3以上或2500万人以上的人口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一波瘟疫。鼠疫是一种主要在啮齿动物种群中发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通过鼠蚤叮咬或摄入受污染的动物组织传播给个体成员,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目前,科学研究已经发现73类200种哺乳动物自然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在世界范围内,黑家鼠(Black Rat/Rattus Rattus)和褐家鼠(Brown Rat/Rattus Norvegicus)被认为是鼠疫耶尔森菌的共同宿主。东方鼠蚤(Xenopsylla Cheopis)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也是黑死病的主要传播者。除了东方鼠蚤外,还有30多种跳蚤是鼠疫耶尔森菌的带菌者。

当跳蚤叮咬受感染的啮齿动物,吸食了它们的血液后又叮咬了另一个未受感染的啮齿动物,一次传染就完成了。这种类型的传播称为野生鼠疫(Sylvatic Plague)传播。具有野生鼠疫稳定周期的啮齿动物种群病被称为地方性动物病。然而,感染的过程也可能造成家畜流行病。一只老鼠能为三到五只跳蚤提供寄生。黑家鼠通常会在感染后5天内死亡。受感染的啮齿动物死亡后,鼠疫蚤会存活80天。当鼠疫在一个地区流行时,结果可能是该地区整个啮齿动物种群被消灭。此时,携带鼠疫的跳蚤就会寻找新的宿主,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被卷入其中。人类本身在鼠疫的自然循环中并没有起任何作用,但可能会接触到家养的动物如猫、狗等身上受感染的跳蚤,或者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体液,从而参与到鼠疫的传播中去。在西方历史上,查士丁尼瘟疫和黑死病是最严重的两次鼠疫流行。

关键词:

欧洲鼠疫查士丁尼瘟疫黑死病病原学

作者简介:

方长明:方长明(男,1982年生) 安徽桐城人,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访问学者,湖北省世界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欧美国家移民与少数群体研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民委等的各类项目。

文章目录
·鼠疫的第一次大暴发
·两次鼠疫之间的欧洲疾病
鼠疫的第二次大暴发
  • (一)黑死病暴发前的欧洲
  • (二)黑死病的病原学
  • (三)黑死病的传播
  • (四)黑死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