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06~2020年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
尤瀚苡 崔开欣 宋颖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53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拉祜族在历史的变迁中创造和传承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对非遗的重视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迎来了新局面,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保护群体逐渐壮大。然而,拉祜族非遗也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承经费有限、数字化保护不完善等问题。本报告指出,拉祜族非遗保护应培育多层次的传承人群、增加资金支持调动积极性、加快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促进拉祜族非遗保护工作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拉祜族

作者简介:

尤瀚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崔开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宋颖: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目录
·拉祜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基本情况
·拉祜族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拉祜族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基本经验
  • (一)研究成果逐渐丰富,完善保护理论体系
  • (二)政府出台政策,为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 (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壮大保护群体
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培育多层次的传承人群
  • (二)传承经费有限,增加资金支持调动积极性
  • (三)数字化保护较弱,应加快非遗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