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200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
张劲盛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字数:
9647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7.83-94
王伟杰
王月月
李霞
肖远平
柴立
摘要:
200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4项,其中内蒙古有“蒙古族长调民歌”和“蒙古族呼麦”两项。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来,特别是2017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以此“一法一条例”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遵循和工作指南,全力以赴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传承实践日益活跃,社会认同不断增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简介:
张劲盛: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二级艺术评论员(副高级职称),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报告
2006~2020年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06~2020年拉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20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继丰村新农村建设
继丰村对乌兰布和 沙漠的治理
文章目录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一)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情况
(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情况
(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二)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情况
(三)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情况
(四)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情况
(五)内蒙古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情况
·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困境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