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
付敏 王航
出版日期:
2023年8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1032字
所属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先民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研究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报告对瑶族聚集地桂、湘、粤、黔、滇、赣六省(区)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基本情况进行梳理,认为瑶族非遗保护在法律法规、学术研究成果、非遗进校园、生产性保护与数字化保护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存在专门法规缺位、传承人老龄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告认为,要实现瑶族非遗的科学合理保护,应制定专门的瑶族非遗法规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区域间的联动性,积极构建“非遗+保护”模式。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瑶族

作者简介:

付敏:硕士,土家族,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

王航: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史与文化遗产。

文章目录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基本情况
  • (一)瑶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二)瑶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三)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特征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基本情况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总结
  • (一)逐渐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条例
  • (二)研究瑶族的学术成果逐渐增多
  • (三)开展瑶族非遗进校园活动
  • (四)生产性保护手段的有效运用
  • (五)开展数字化保护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一)缺少针对瑶族非遗保护的相关法规
  • (二)非遗名录项目类别不全,分布不均衡
  • (三)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
  • (四)非遗保护工作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及建议
  • (一)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相关的法规
  • (二)持续推进非遗项目的普查申报工作,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遗项目
  • (三)增强政产学研的联动性
  • (四)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