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死亡水平的预测

作者:
姜全保 梅丽 王丽娜 刘雪昭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7173字
所属图书:
人口死亡水平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基于人口普查数据进行预测可以得知,2030年,中国男性人口预期寿命能达到79.56岁,女性能达到84.66岁。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19年人口预期寿命为77.30岁,以此数据为准,2019~2030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1.70岁,平均每年增长0.15岁,低于本章预测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Oeppen and Vaupel(2002)观测到的人口预期寿命最高也只是在160年间每年增长0.25岁,Bongaarts(2006)更认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人口预期寿命平均每年会增长0.15岁,等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期望的数值。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中指出,2019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5.6‰,低于本文中预测的2019年婴儿死亡率。过去十年间,中国统计的婴儿死亡率下降速度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人口预期寿命逐年上升。在低收入、低人口预期寿命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稍有增加,人口预期寿命就有较大的增长;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口预期寿命的上升就比较慢了(Preston,1975)。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平稳,没有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上升的环境,而且中国的环境公害对人的健康、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是明显的,可以预见今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也不会下降很快(黄荣清,2002)。如何获取更多来源的数据,使用更精确的方法,提供精确的死亡水平和人口预期寿命数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死亡水平人口死亡水平预测

作者简介:

姜全保: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口分析与公共政策。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有《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中国生育水平研究》。

梅丽: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数理人口学相关研究。

王丽娜: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健康相关研究。

刘雪昭: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现就职于浦发银行西安分行,主要从事金融相关研究。

文章目录
·引言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数据结果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