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0~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特征与引导策略

作者:
郑中华 秦秀莲 徐华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字数:
21705字
所属图书: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网络视域下的安徽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研究为切入点,主要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大学生总体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特征以及网络精神文化生活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措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行为网络精神文化生活不良网络风气

作者简介:

郑中华: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舆情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徽博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研究方向为舆情治理。

秦秀莲:传播学硕士,安徽博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舆情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舆情治理。

徐华:历史学博士,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公益网社会顾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第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思想史。

文章目录
·引言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
  • (一)大学生网络待机时间长,网络精神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度较高
  • (二)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主体性,更关注思维的多维性
  •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呈现理性、务实的倾向
  • (四)道德观普遍较高,对网络暴力危害性缺乏正确认知
  • (五)政治信念积极向上,民族认同感较强
  • (六)对未来发展预期持乐观态度,自主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较强
  • (七)审美情趣追求个性化,具有泛娱乐化趋势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特征
  • (一)网络依赖度较高,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主动性强
  • (二)需求动机以娱乐为主,兼具个性化和多样化
  • (三)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价值主体凸显自我化
  • (四)网络消费行为常态活跃,消费心态较理性
  • (五)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坚定,制度自信激活
  • (六)文化自信理念坚定,公共精神升华
  • (七)具有较为积极的审美观念,审美选择具有独立性
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和引导策略
  • (一)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
  • (二)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