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前沿者的后知觉:数字时代青年基层劳动者的成长困境
作者:
陈曦
蔡祥雯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4332字
所属图书:
魁阁学刊 2022年第1辑 总第6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159-175
关凯
谢寿光
云南大学
马雪峰
摘要:
本文基于对46位从事商场导购、保安、快递配送和商品零售等基层工作的青年基层劳动者的面对面深度访谈,发现他们对智能化缺乏了解和关注,也毫不关心其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反映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与劳动力转型升级的节奏存在失调,具有危及青年基层劳动者生存的潜在风险。这些最容易被智能化取代的群体缺乏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机会,成长困境凸显。唯有在智能化大规模替代劳动力到来之前,尽早引导企业帮助青年基层劳动者加强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个群体成长,以实现社会系统总体的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智能化
劳动力转型
基层劳动者
作者简介:
陈曦: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
蔡祥雯: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前沿者的后知觉:数字时代青年基层劳动者的成长困境》评审意见
智能化对就业的影响
正在酝酿中的社会政策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我国基本收入研究简析(1984~2018)
南京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发展报告
周家渡: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
长三角地区居家智慧养老调查与发展建议
“数字管理”下的劳动:平台经济劳动管理研究——以黄村“饿了么”外卖骑手管理为例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环保,芜湖环境监管走向智慧化
加快湖南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东北三省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社会系统中智能化发展的非均衡性
(一)区域分级:东西部地区智能化发展程度不均衡
(二)差序分层:智能化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影响不均衡
(三)冷热分隔:群体间对智能化及其后果的认知不均衡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生存空间:直面当前现实中劳动力的相对优势
(一)青年基层劳动者对于智能化的态度相对积极,并且认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二)青年基层劳动者存在弱化技术影响的倾向,认为现实空间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场域
(三)青年基层劳动者对于自身劳动的价值充满自信,认为机器不会替代人的工作
成长困境:当风险意识不足遭遇技术技能匮乏
(一)安于现状:青年基层劳动者认为其所从事的工作不会被智能技术替代,呈现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二)无视风险:青年基层劳动者对技术替代自身劳动岗位的风险缺乏感知,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
(三)技能薄弱:青年基层劳动者无暇关注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智能技术的了解和知识储备不足
(四)成长困境:青年基层劳动者从业范围狭窄,缺乏提高从业能力的培训机会,缺乏学习与成长的渠道
·
总结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