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双途并举:民国时期华北乡村的人才建设
作者:
安宝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4533字
所属图书:
区域实践:时代诉求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167-182
魏本权
摘要:
本文详细考察了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复兴乡村路径与模式有别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乡建人才极度匮乏的问题,这是因为社会环境恶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乡村建设领导者及各团体为解决人才困难问题及实现乡村建设的理想,将“知识分子下乡”和“培养乡村建设者”作为主要的解决之途。本文提炼出解决当今乡村人才枯竭问题的启示:乡村建设者须有志在建设乡村的初心;乡村建设者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乡村建设的生力军非就地取“才”不可;乡村建设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社会环境
乡村建设
乡村人才
作者简介:
安宝:
辽宁大连人,历史学博士,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和抗战史研究。
相关报告
本土知识人与乡村建设运动——华西实验区乡村工作者群体考察
社会组织支持乡村振兴
以“乡村发展带头人”为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大地之子计划”为例
2020~2022年福建省乡村人才振兴情况分析
吉林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东北三省乡村教育振兴发展问题研究
2022年广东乡村人才发展报告
教育应该培养中国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人
怎样分析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的结构
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1927~1937)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