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现状、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

作者:
陈祉妍 郭菲 方圆
出版日期:
2023年1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1744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1~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采集青少年与成年样本逾19万份,总报告抽取代表性成年人核心样本6859份,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占47.0%,中部地区占24.4%,西部地区占23.9%,东北地区占4.7%。男性占42.5%,女性占57.5%;平均年龄36.0岁;城镇户口占66.6%,农村户口占33.4%。结果显示,超80%成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成年人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月收入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更高。不同职业群体呈现各有特征的心理健康状况: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好,无业/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工作时间的变化、工作倦怠、朋友支持、婚恋关系、运动与午睡均对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心理健康服务的便利性、满意度均显著上升。基于本次调查,未来需继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规范性,推动心理体检普遍开展,关注低收入群体、失业/无业群体、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职业人群工作倦怠问题,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与支持。

关键词:

心理健康抑郁职业群体工作倦怠心理体检

作者简介:

陈祉妍: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郭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社会情绪与行为发展、家庭教养、心理测评、发展心理学等。

方圆: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大数据。

文章目录
·引言
研究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工具
国民心理健康现状与趋势
  • (一)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
  • (二)一年变化感知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 1.工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2.家庭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3.运动与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4.疲劳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国民心理健康服务状况
  • 1.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的便利性与满意度
  • 2.心理体检需求状况
·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