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研究假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制度环境中逐步兴起的,而从现实情况出发,我国的社会组织治理体系至今仍处于持续转型的进程中,主管部门经常会遭遇到“管-放”难题,在权力扩张与收缩间呈现出两极徘徊的钟摆运动。通过对制度文本和访谈材料的分析,本文提出枢纽型社会组织真正的发生逻辑:为同时回应政治稳定、行政效能和社会服务这三大需求并对存于其间的“管-放”矛盾进行调适,枢纽型社会组织被推至台前。凭借权威性、业务性和服务性三种代理模式以及地方化、具象化、外包化、循序化四种试验机制,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之前频发的钟摆运动。但在“重管轻放”的底层逻辑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平衡点”的功效可能存在部分失调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