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漂在淡马锡:一个技术移民群体的流动与身份》导论

作者:
张少春
出版日期:
2023年2月
报告页数:
63页
报告字数:
40300字
所属图书:
漂在淡马锡:一个技术移民群体的流动与身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是《漂在淡马锡:一个技术移民群体的流动与身份》的导论,主要介绍:根据研究主题和论述逻辑的需要,本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和第八章为理论讨论,田野材料主要在第二至第七章展开。各章内容简单说明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梳理了区分“自由工人”与“非自由劳动力”的理论基础,提出以“结构性自由”作为工具来理解半导体工程师的移民生活,并对研究缘起、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说明。第二、三章作为一个整体,介绍了研究对象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构成理解该群体实践行为的底色。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半导体产业的区域和行业图景,以及一个高流动性的专业劳动力市场何以存在。半导体行业内部对劳动力所做的技术分工,造成了社会和空间上分离的劳动力市场,其中青年工程师群体的流动性是一个重要特征。这个市场经由招聘中介、职业网络、专业论坛等机制建立起来,使得身处其中的工程师可以轻松地实现跨国就业。第三章则主要介绍了半导体行业中国工程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人们如何进入和脱离这种特殊的状态。这两章一方面横向地说明这个群体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纵向地对中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切片,为下文的展开建立了一个背景。第四章进一步将“自由”与“非自由”的区分引入身份问题的讨论,分析了就业自由的拉扯在政治身份领域如何表现出来。新加坡政府针对外国劳工的治理技术表现为一整套身份和福利体系,并根据社会现实不断调整。而作为被管理对象的工程师也形成了以“一家两国”为标志的应对策略。第五章关注了高科技生产现场中各种底层的因素如何发挥作用,族群与身份如何影响到具体的工作安排,以及人事变更。同时工程师们也发展出一整套的话语和策略,来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论述了中国人与新加坡当地华人的差异如何在互动中展现出来,反思了新加坡作为华人社会的种种想象。其中午餐成为区分族群圈子的一种仪式性行为,七月拜鬼的风俗解释了各方在知识上的差异,而网络购物则通过消费行为展现了不同族群对中国的想象。第七章深入考察了家庭生活领域发展出怎样的策略和模式。通过将家庭关系转化为工程师与妻子、子女、父母三对基本关系,讨论了家庭怎样在跨国的空间流动起来。试图以“做家”来讨论移民家庭再造的过程和逻辑,展现工程师如何通过家庭策略来发挥能动性,以及流动的家庭如何在传统文化理想和现实跨国生活之间被塑造出来。结论部分尝试回应第一章提出的“结构性自由”的概念。基于前面的民族志材料,总结了中国工程师群体“结构性自由”的状态。将“自由”与“非自由”的转化互动从主体角度分为政府、企业、社会、移民四个面向,进而揭示了背后的“结构性”与“能动性”是如何互动的,最终延伸讨论了“结构性自由”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劳动者和当代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

新加坡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技术移民群体“结构性自由”

作者简介:

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本科至博士阶段受训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其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接受联合培养。在《民族研究》《开放时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

文章目录
·全球化与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商品化的类型学
·“结构性自由”之可能
·田野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