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长久愿望,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国儿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落实困难和部门间缺少沟通协作等问题。儿童主任从项目实践上升为国家制度,注重建设协调机制、信息机制、激励机制和动员机制,其实践经验可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儿童主任制度实践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应当造福全体人民的目标导向,构建起面向所有儿童的福利服务递送模式,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发挥了政府与社会之间创新活力,为每一名儿童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了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
协同治理社会创新儿童福利儿童主任服务递送
张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社会政策、性别研究。
郑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