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内蒙古高等教育赋能乡村脱贫与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研究

作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1806字
所属图书:
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对内蒙古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2年,内蒙古各高校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自身优势赋能乡村振兴。第一,精准施策开展产教融合、产业提质和消费帮扶等行动,奋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第二,多措并举着力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人才和优秀乡村教师队伍,努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第三,强化引领乡村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的新愿景,全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第四,围绕生态宜居、绿色发展和安全屏障的目标理念定位,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第五,依靠党建引领完善帮扶组织结构、开展帮扶活动、完善帮扶机制和落实帮扶保障等措施,全力赋能乡村组织振兴。“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各高校将继续担起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不断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全力以赴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关键词:

内蒙古高等教育乡村振兴教育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阿拉坦仓,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课题组副组长:王利,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米俊魁,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课题组成员:阿木古楞,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李栋,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赵思邈,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党晶,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王春华,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文章目录
精准施策,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 (一)深化产教融合,加大高校科技成果向乡村产业转化的力度
  • (二)实施产业提质,依托“科技兴蒙”行动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 (三)开展消费帮扶工作,助力乡村农牧产品建立产销对接持续发展模式
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 (一)培养本土化优秀教师,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二)实施招生、资助、就业一体化政策,为农村家庭教育减轻负担
  • (三)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及产业发展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强化引领,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一)锚定物质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助力乡村文化平台建设
  • (二)夯实社会文化的引领性作用,推进乡村文化移风易俗
  • (三)利用制度文化的规约性作用,保障乡村文化安全
绿色宜居,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 (一)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强化人居环境治理
  • (二)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协调生态与产业同向共行
  • (三)围绕“安全屏障”定位,积极推进生态安全治理
党建引领,赋能乡村组织振兴
  • (一)完善帮扶组织结构,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 (二)完善帮扶机制,开展帮扶活动,切实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执行力
  • (三)落实帮扶保障措施,强化党员为民服务、主动作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