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家校合作的全球实践与交叠影响域理论研究

作者:
吴重涵 张俊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字数:
11565字
所属图书:
家校合作的国际比较与学理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家校合作理论的四种流派,然后介绍了全球家校合作的主要类型,最后介绍了面向实践的家校合作指导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
关键词:

社会参与家校合作教师家长互动交叠影响域理论

作者简介:

吴重涵: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妇儿工作委员会儿童工作专家库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家庭教育译丛》主编。近十年来,连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中央级科研机构业务专项重大项目1项,并为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在《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教育研究》(4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中国教育学刊》、《教育发展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转载)多篇家庭教育专业论文,出版著作4部、译著2部,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入选全国首届教育实证研究十佳论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等。

张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曾任江西省家校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术月刊》杂志副主编,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儿童发展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2项,当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家校社共育机制研究”;主持(参与)出版著作6部;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转载)论文20余篇,相关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首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论文等。

文章目录
·家校合作理论的四种流派
全球家校合作的主要类型
  • 类型1:政策导向和社会参与混合型
  • 类型2:家庭主导教师家长互动型
  • 类型3:过渡转折型
  • 类型4:学校家庭分离型
面向实践的家校合作指导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评介
  • (一)外部模型
  • (二)内部模型
  • (三)实践模式
  • (四)理论贡献
  • (五)评价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