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一点两地”新定位,为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力。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了4269.85亿元,与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30870亿元)的比值为13.83%,占大湾区GDP比重为3.27%,远高于全国2.55%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进入了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的前10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2。大湾区专利技术授权量达到了76.63万件,占全国的17.03%,大湾区(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但依然面临着应用研究活跃、基础研究冷门、区域协同创新软环境不畅、产学研一体化水平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普通地市科教力量薄弱、创新生态不够优化等问题。为纵深推进科创湾区建设,应加快建设创新集群、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企业作用、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力争建设成为全球新质生产力高地。
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集群协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
陈世栋: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关系与区域发展、创新网络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李兆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23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姚逸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