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令人痴迷的民族志电影
作者:
陈学礼
出版日期:
2024年1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字数:
6216字
所属图书:
民族志电影笔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1.48-56
陈学礼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族志电影在摄像设备方面的发展。作者认为,从人类制造出摄像设备并以此记录世界起,就产生了“摄像机无所不能”的信念:原因之一是摄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灵活:从一开始摄像设备只能固定在一个机位,到后来可以把摄像机固定在小型无人机上进行航拍;再后来出现VR技术,可以同时记录多个视角。原因之二是,在电影诞生的头35年,电影的声音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原因之三是导演可以指挥摄像机画面, 人为制造一个自己需要的场景。民族志电影要求摄影师不刻意安排摄像机前的活动,但为从混乱的表象中剥离出清晰明了的线条和秩序,摄影师对现场的把控、选择,以及剪辑师对素材的操控,更具挑战性和快感;与虚构电影的导演相比,民族志电影的制作者对自己拍摄的影片,有更加绝对意义上的解释权威。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民族志电影
非虚构影像
作者简介:
陈学礼:
现就职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主要从事民族志电影摄制、影视人类学教学,以及乡村影像的在地培训工作。
相关报告
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论坛——七集系列片《中国民族志电影的起点》
《匠鑫》的创作与生产反思
云南大学影视人类学课程发展、体验与实践回顾
“影像志”实验“民族志影像工作坊(之一)——独龙族”综述
谁的民族志电影
民族志电影的情景事实
一个镜头内部的意义
影生影
音像之音
忙里偷闲一鱼竿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