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睡眠研究
作者:
潘柄澳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字数:
17837字
所属图书: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3.83-101
刘娜
王俊秀
张衍
摘要:
本报告将不同年龄的群体划分为18~30岁群体、31~45岁群体和46~60岁群体,从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午睡时长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睡眠状况及其部分基本人口学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均在7小时以上,睡眠质量自评在“尚好”和“不好”之间,每天平均午睡时长为30~60分钟。不同的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常住地区类型以及债务情况等显著影响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自评和午睡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呈缩短趋势;在任一家庭月收入群体中,18~30岁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皆长于其他年龄段群体,31~45岁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受家庭月收入的影响;对于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受教育程度的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在农村地区,18~45岁群体倾向于有更长的午睡时间,而46~60岁群体的每天平均午睡时间最短;当负债超过5万元时,各年龄段群体的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均明显缩短。
关键词:
睡眠质量
睡眠时长
人口学变量
午睡时长
作者简介:
潘柄澳: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中国不同世代群体的睡眠研究报告
不同就业状况群体的睡眠研究
不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睡眠研究
互联网数字工作者的睡眠研究
母职对女性睡眠的影响研究
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的变化(2010~2018年)
“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的影响
新手妈妈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国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睡眠平等
文章目录
·
引言
研究结果
(一)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睡眠总体情况
(二)不同年龄段群体中不同基本人口学特征群体的睡眠状况
·
总结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