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作者:
农圣 覃玉如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字数:
19463字
所属图书:
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
摘要:

中国的老龄化同时触发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的困境,妥善解决老龄群体的医疗照护等健康养老需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医养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乡村老龄化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医养结合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存在与乡村振兴体系疏离、结构不稳、质量欠佳、责任不清、社会支持不力、有效行动少等问题。以医共体为载体,整合各种养老医疗资源,建立现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医养结合医共体乡村老龄化

作者简介:

农圣: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右江民族医学院杰出青年,卫生管理与政策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马来西亚玛莎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和分级诊疗。

覃玉如:护理学本科,任职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

文章目录
医养结合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意义
  • (一)老龄化伴随的社会健康问题需要医养结合解决
  • (二)医养结合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 (三)县域医共体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
国外主要医养结合模式及经验借鉴
  • (一)英国——基于免费医疗的国家养老服务框架
  • (二)日本——基于长期照护保险法的分级医养结合
  • (三)美国——基于社区和私人保险的“披萨饼”医养结合
  • (四)加拿大——基于卫生体系的医养结合独立服务系统
  • (五)国际医养结合的趋势与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存在的问题
  • (一)国内医养结合主要模式及创新
  • (二)与乡村振兴体系存在疏离
  • (三)医养结合的结构不稳,质量欠佳,责任不清
  • (四)健康生活过程社会支持不力,有效行动少
  • (五)健康促进结果的评价体系欠缺,健康养老推进慢
  • (六)医共体建设和服务对医养结合的推助不足,效果不彰
基于医共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模式创新
  • (一)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养结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 (二)以责任共同体落实医养保障功能,构建区域医养结合网络
  • (三)以管理共同体压实健康监测和保护责任,促进医养结合环境改善
  • (四)以服务共同体实施因地制宜健康战略,提升医养结合质量
  • (五)以利益共同体构建可持续一体化组织,加快医养服务融合
  • (六)打造智能化的医养结合管理平台,形成管理闭环
以医共体为抓手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启示
  • (一)结合行政压力与市场动力,将乡村振兴的医养结合任务传导至医共体组织建设
  • (二)构建医共体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双赢
  • (三)构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乡村健康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促进乡村五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