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边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介入探索——以西南Z镇为例

作者:
杨昱斐 李鑫 张和清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21339字
所属图书:
魁阁学刊 2024年第1辑 总第10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西南边境山水相连的具体情境下,边境乡村的人口流动与区域族群移民现象相互交织,致使边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很大挑战。本文从边界视角和扩展个案研究法入手,阐述跨境婚姻中儿童面临的生活困境,进一步探索边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社会根源,并思考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本文基于两国居民跨境流动的现状发现,边界划分背后暗含着个体的社会经济及阶层差异,并不断扩散到乡村各社会阶层之中。借助边界的展演性视角可以发现制度实践的过程不仅展演了边界划分,而且具有柔性改善的可能性。地方主体、乡村社区,甚至儿童都能够参与边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过程。本文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边界文化敏感和社区社会资本建设的过程,推动边境乡村基层社会善治。
关键词:

边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边境社会工作

作者简介:

杨昱斐: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和清: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8年5月至今担任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工作员、督导。曾在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任教。现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MSW)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硕士(MSW)及哲学博士(Ph.D.)。倡导、践行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和城乡合作运动并开展行动研究;具有15年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经验、8年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经验。教学及科研方向涉及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灾害社会工作、边缘群体社会工作。出版《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蚌岚河槽60年》等十余部著作及教材,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10年林护中国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第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获得者。

文章目录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 (一)边界的流动性
  • (二)边界的展演性
·研究方法
何以区隔:边界的内部流动与制度实践
  • (一)国家边界:社会地位与身份的隐喻
  • (二)治理边界:制度与生活的背离
边界视角下边境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工作介入
  • (一)边界文化敏感过程中的文化振兴
  • (二)边界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中的组织振兴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