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高万红
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
个人简介:女,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近5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0多篇。
  •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挑战与前瞻
    叶锦成 高万红 主编 ; 叶少勤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本书是中国有关学者对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看法、担忧、期待和愿景。首先是比较宏观地看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和规划;然后是对中国某一地域或某一特定的服务对象的精神卫生服务的描述和反思,并对每个群体精神健康干预的内容、手法和过程进行反思;最后是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思考。希望《中国精神卫生服务:挑战与前瞻》的出版能引起更多关注、讨论和行动,让中国的精神卫生规划、服务能回应国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复原的庞大需求。
  • 精神障碍康复: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
    高万红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本书以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为主题,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精神障碍康复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我国精神障碍康复中的医院康复模式和社区康复模式及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呈现了社会工作者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精神康复者及其家属开展服务的实践过程。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并呈现本土行动研究案例,可作为高校开设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课程的参考书,也可用于培训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人才,推进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 魁阁学刊 2023年第1辑 总第8辑
    云南大学 主办 ; 张雨龙高万红 副主编 ; 谢寿光 胡洪斌 主编 ; 郭茂灿 马雪峰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整个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学界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如由费孝通等众多老一辈社会学家参与的,从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中期规模空前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由陆学艺先生领衔,众多机构和研究人员参与的百县经济社会调查和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等。地处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大学在21世纪初也组织了规模巨大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2022年10月,为了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有更全面的了解,云南大学又启动了“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项目,是上述探索过程的继续。本辑内容策划之初衷,正在于想以《魁阁学刊》为平台,站在21世纪的今天,回望这一历程,承继前辈先贤的学术遗产,梳理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方法,展望未来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
  • 魁阁学刊 2023年第2辑 总第9辑
    云南大学 主办 ; 张雨龙高万红 副主编 ; 游天龙 胡洪斌 本辑执行主编 ; 谢寿光 胡洪斌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本辑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AI与研究方法”和“AI与社科研究”。前者侧重于具体的方法实践,探讨了AI工具在量化、质性、翻译和全文生成上的可能性。后者则是具体应用,几位作者采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常见AI工具对劳动控制、社会工作、文化符号、社区工作、社会心理、社会支持等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最后,本辑郑重推荐了由多个AI翻译工具配合人力干预而生成的翻译文章,以及两本“魁阁学术文库”的新作,并对首届“魁阁” 社会学人类学写作工作坊做了精彩回顾。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抗逆力建构过程研究
    出版时间: 2013年08月
    本文在分析中国内地青少年抑郁症康复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有效地弥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不足,并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如何应用抗逆力理论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过程,进而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在帮助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提升抗逆力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 对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关系的初步认识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本文介绍无论是做社会工作还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一定要注重案主的文化系统,从案主的文化系统来看他的问题,帮助案主从其所处的文化脉络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西方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从我们的文化当中去收集、整理、加工和提炼出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模式。千万不要把宝贵的文化资源当做垃圾扔掉。
    关键词:
  •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研究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目的在于帮助陪护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家属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其从一个承受压力的被动角色转变为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协助者和促进者,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康复。
    关键词:
  •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研究——以云南H中专为例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本文以云南H中专为例,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探索出一条适合残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为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多维度视角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亲子关系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昆明某医院精神科11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深入访谈,从亲子关系内涵的三个维度——情感维度、权力维度和人际沟通维度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亲子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是其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其形成机制是青少年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缺点、不良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社会转型过程遭遇的各种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初步阐述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亲子关系“非亲化”的嬗变过程。本研究还基于抑郁青少年的视角,从青少年个体成长、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转型等多个维度,提出了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过程中的“多重失去”的核心概念;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亲子关系与抑郁症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从社会工作角度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和促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 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以昆明T会所为个案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会所模式在国外的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服务中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应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昆明T会所为例,阐述该模式在中国内地的应用情况,探讨会所模式在本土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会所模式对精神障碍人士的尊重和赋权,培养其工作技能,帮助其在社区中过“正常人”的生活,符合康复者和家属的需要,是一种有效的社区康复模式,这与西方在应用该模式的初衷和效果上具有一致性。但是,这种社区康复模式要在中国内地普遍推广,面临很多挑战:一是缺乏尊重精神障碍者人权的社会环境;二是缺乏成熟的社区支持体系;三是与中国现有的福利制度和文化有一定的冲突。总之,会所模式为我国发展精神障碍者的社区康复提供了积极的指引,要使会所模式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需要结合本土情况进行改进。
    关键词:
  • 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子关系研究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关键词:
  • 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朋辈辅导在高效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朋辈辅导,其次介绍了在高效开展朋辈辅导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是朋辈辅导的实践和发展。
    关键词:
  • 精神障碍康复研究背景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主要概念、研究的目的及内容与方法。首先,本文讲述了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精神卫生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建构社会工作本位的精神障碍者康复服务模式,对我国精神障碍康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其次,本文对精神疾病、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康复、社会工作视角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阐述了质性研究的概念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
  • 精神障碍康复研究文献回顾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本文从医学视角与社会工作视角两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首先,本文讲述了医学领域关于精神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一是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精神康复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从微观层面探索如何开展精神障碍者的护理和社区服务。其次,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精神障碍康复的研究。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国外精神健康服务已经趋于成熟,社会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的研究才刚起步,还存在许多空白点。
    关键词: